10月28日上午11時18分,寧夏河西總干渠上,黃河水沖破西干渠閘門,涌入砌護一新的渠道,向西北方向流去。至此銀川都市圈城鄉西線供水西干渠擴整改造項目全線順利通水。汩汩渠水將為灌域內109.6萬畝農田和賀蘭山東麓14.93萬畝的葡萄土壤儲滿水分,防止春旱。
新渠有歷史 一肩挑大任
相較于秦渠、漢渠、唐徠渠、惠農渠等古渠,興建于1959年的西干渠是一條年輕的渠道,是青銅峽河西灌區自流部位海拔最高的干渠。它沿賀蘭山東麓洪積扇邊緣北行,橫貫青銅峽、銀川、賀蘭等市縣,止于平羅縣崇崗鎮,尾水入第二農場渠。
西干渠渠線西側,尚有古渠遺跡,后廢棄。明弘治十三年,寧夏巡撫王珣,興水利進行修復,并更名為“靖虜渠”,然而未能成功。今天的西干渠與靖虜渠平行,部分段落借用故道。因此,西干渠雖“年輕”,歷史背景仍舊厚重。渠道建成后,經過多次的除險加固、擴整改造和續建配套的實施,全長113公里,灌域面積逐年增大。
賀蘭山東麓分布著連湖、閩寧、興涇、鎮北堡等眾多生態移民村鎮,以及連湖農場、玉泉營農場、平吉堡奶牛場、銀川園林場、賀蘭山農牧場、暖泉農場等國營農場,這些地區的活力唯一仰仗的水源就是西干渠。
賀蘭山東麓是寧夏葡萄酒產業的根基所在,更是寧夏生態建設的主戰場,淺山區及沿線的綠化、下游湖泊濕地的生態用水,同樣需要西干渠的服務。
在西干渠沿線分布著銀西防洪工程、攔洪庫除險加固工程,同時肩負著銀川市及賀蘭山沿線防洪安全重任。
2019年2月,備受矚目的銀川都市圈城鄉西線供水工程開工建設,項目由水源工程和西干渠擴整工程兩部分組成。其中西干渠擴整工程概算投資6.78億元,主要建設內容是擴整渠道112.6公里,改造渠系建筑物95座,新建泵站4座以及配套供電和信息化建設等內容。
施工保灌溉 破除萬難強力推進
改造一個工程,比新建一個工程的難度高出數倍。
西干渠擴整工程有些需要新建,渠道擴整砌護要在原址上施工,要保證原有工程繼續運行,確保良田灌溉和生態、防洪不受影響,必須避開灌溉期,冬季施工無疑給工程帶來更高難度和更大成本。
2020年8月31日西干渠春夏灌停水后,渠道砌護改造工程全面展開。
9月1日,西干渠砌護改造工程二標段項目經理盧占禮頂著重重困難進駐工地。冬灌前必須完成22公里的渠道砌護任務,除去繁雜的工程前期工作,有效施工期只有50天時間。
然而,剛開始施工,就遇到了一個比老問題。靖虜渠因為“石堅不可鑿,沙深不可竣,財耗力困,竟不能成,仍為廢渠”。而今,情況更糟,地下水位抬高,前腳開挖,后腳滲水高漲;同時,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施工人力難以聚集。
“我們拖不起,近15萬畝葡萄和百萬畝良田等不起,必須要在冬灌前完成。”盧占禮說。
上百次對方案的優化論證為工程高效推進打下堅實基礎。施工方寧夏水利水電工程有限公司發揚傳承近70年“能打硬仗、能打勝仗”的水利“鐵軍”精神,采用深井降水,明渠排水和輕型井點排水相結合的降水措施,解決了排水問題。為了確保工程高質量推進,盡快發揮效益,施工方因地施策、應用新工藝,右堤采用板模結構砌護,左堤以鎖扣磚砌護為主,部分坡面引進模袋砼新砌護方式。施工期間,數萬名參建者壓茬推進、爭分奪秒、晝夜不停,十一黃金周成了成了水利工人的趕工周。
一架架挖掘機揮舞著臂膀緊張作業,400余臺機器轟鳴聲此起彼伏,900余臺各種型號的排水泵不斷運行,2000余建設者們有條不紊地忙碌,整個施工現場各項工序如火如荼地進行。10月26日,22公里施工任務順利完成,具備通水條件,兩天后黃河水奔涌而過。
寧夏水利工程建設中心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銀川都市圈城鄉西線供水西干渠擴整改造工程渠道水下工程已全部完成,完成4座節制閘及4座退水閘的調試工作,具備通水條件。信息自動化工程所需設備采購基本完成,其中自控一體化閘門,完成安裝86套,占總數68%;軟件工程完成85%工作量;網絡工程完成搭建;其他自動化改造完成50%;整體工程投資完成86%;目前正在進行渠道壓頂板及渠拜土方修整工作。(寧夏日報記者 裴云云 文/圖/視頻)